你知道过节期间独有的美食都有哪些?
我们首先来说说元宵节,关于元宵节有很多种传说,最为靠谱的我觉得是汉武帝“上元节”的说法。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元宵节的起源,而是元宵这种食物的起源。汉朝时元宵节时老百姓吃的食品还不是元宵。
元宵节看花灯
元宵的出现要追溯到宋朝,宋朝年间,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在元宵节的新型食品,叫“浮元子”,后称为“汤圆”。这个才是后来元宵的雏形。当时的商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“元宝”。用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料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。可用汤水煮,用油炸、用气蒸,具有团圆美满之意。宋朝的汤圆已经接近现在的元宵了,还要配上其他的食物一起吃,比如撒上肉汁的米粥等。
元宵节吃元宵
到了唐朝,人们过元宵节时主要食品就换成了面蚕,用绿豆煮成粥,放上包上糖馅的糯米圆子。或是在肉汤中放上包有馅料的圆子,也就是咸口的汤圆。
元宵又叫做汤圆
到了宋朝就有了“乳糖圆子”的记载,而到了明朝才真正管这种糯米圆子叫做“元宵”。也正式有了用糯米滚至元宵的制作方法,基本和现在的元宵差不多了。
宋朝管元宵叫做“乳糖圆子”
元宵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,其制作方法和馅料也越来越精致。光面皮就有江米面、黏高粱面、黄米面、玉米面等多种,馅料更是甜咸荤素,样样俱全。甜的馅料主要有桂花白糖、山楂白糖、什锦馅、花生、芝麻、豆沙等,近些年又出现了巧克力、咖啡、凤梨、果味等馅料。咸味的馅料主要有猪肉、鸡肉、牛肉等。真所谓千奇百怪,多种多样。
元宵的馅料有很多种
近些年来,元宵已经不再是元宵节才能吃到的食物了,已经成为一年四季,随时都可以吃到的美味小吃了。
老婆,一会儿给我煮几个元宵吃!
首先,端午节是为了几年屈原而建立的一个节日,现在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划龙舟、洗艾叶,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。
说到这个粽子,南北口味都不相同,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,一直吃的都是肉粽(也就是咸粽),可当我去北方读大学的时候,我去买粽子,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粽子,那就是甜粽!
可能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、气候等的不想同,导致了口味上也有很多的差异吧。但是粽子真的是端午节的传统美味佳肴了!而且粽子的来历是这样的:
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破坏屈原的肉身,就在江中投放米粮,后来屈原托梦给人们说要用叶子将米粮包裹起来,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粽子。
清明节——青团
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,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,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,不甜不腻,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。
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,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,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,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,外形一直没有变化,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以日益淡化,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。
现在做青团,有的***用浆麦草,有的***用青艾汁,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。
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,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。
过节的美食各地方不同。
立春吃春饼,用薄饼卷各种自己喜欢的菜,酱肉,我家年年自己烙春饼。
正月十五元宵节,南方和北方有点区别,南方是水磨汤圆,软软糯糯的,黑芝麻馅的最好 吃,北方人 一般是吃用人工摇的元宵,是用馅团放湿的糯米粉里摇成圆圆的元宵,缺点是皮厚,现在吃汤圆的人多了。
五月五粽子节,划龙舟,吃粽子。粽子也分南北方,南方的粽子以咸口肉粽子为主,北方以甜口的小枣,豆纱为主,我还是喜欢南方的肉粽子[呲牙]。
八月十五团圆节,吃月饼。过去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五仁月饼,自来红,自来白,五仁馅很香,就是太甜。现在月饼的品种太多了,有冰皮月饼,蛋黄月饼,玫瑰花月饼,抹茶味的,等等,好多都没有品尝过。
立秋这个节气,各地方习俗都一样,贴秋膘,养好脾胃,基本上是吃肉。和立春的春饼相似。
立冬,冬至吃饺子,据说是吃了饺子不冻耳朵[呲牙]。
正月初八腊八节,家家户户泡大蒜,正赶上初一的饺子配上绿绿的脆脆的腊八蒜,想想都是过节的味道。
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,少不了的美食四喜丸子,红烧鱼,清蒸鱼,寓意连年有余。
各地方习俗不同,也有没说到的,希望大家补充。
端午节独特的美食是粽子,它源于屈原这位大诗人。屈原知道自己国家要亡了。于是跳河身亡。人们每天都划着船在河里寻找他的尸体,但怎么样找不到。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。人们就往河里丢了许多饭团,也就是现在的粽子。从此每年的今天人们都会划船丢粽子到河里,于是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。而他们的划船就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赛龙舟。
满族的民族特色食物和服饰?
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,如吃大米,小米,面食等。另一方面仍然有自己的特点,如喜吃甜食,过节时吃"艾吉格饽"(饺子)等。还保留了饽饽,酸汤子,萨其玛,火锅等民族特色的食品。
萨其码:满族传统风味糕点。"萨其玛"是满语,汉语叫金丝糕,蛋条糕。
酸汤子:满族众多风味饮食中,人见人馋,过口不忘的一道美食。将玉来用水泡涨后,用磨磨一成糊状,放到微有酸味时做汤吃,最大特点是爽口,调胃,营养丰富。
饽饽: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。。用粘米做有豆面饽饽,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。
豆汁:满人喜欢喝豆汁,熬豆汁时,要随手洒些杂和面或棒子面,边洒边熬,汁面溶合,不要太稠。
服装
男子穿带马蹄袖的袍褂,腰束衣带,一线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,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,或外罩坎肩等。
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,如吃大米、小米、面食等等。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,如喜吃甜食、过节时吃“艾吉格饽”(即饺子)等。还保留了饽饽、酸汤子、萨其玛、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。
满族服饰是对我国现代服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少数民族服饰,旗袍、坎肩、马褂等至今仍以其独有的魅力,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服饰。
满族喜欢吃粘食,饽饽是满足人祭祀必备祭品。用酸菜熬白肉、粉是是满族入冬常吃的菜肴。以豆为酱,用黄豆制酱,是一日三餐必备食品。满族的服饰主要满绣,旗装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装着服饰。
饽饽八旗打仗主要军粮便于携带。至今是满族待客最好的主食,季节不同做饽饽也有别,春做豆面饽饽,夏做苏叶饽饽,秋冬做粘糕饽饽。
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发的时装,裁剪简单,园领,前后襟宽大,神子窄,四片裁制,衣夜较长,便于上下马,神窄便于射箭。满族女子不缠足,鞋子绣有漂亮花饰,鞋底垫十公分鞋跟,走起路昂首挺胸我腰肢摇曳的步态。发式变化很大。女子旗袍外套穿的马甲。绣有精致图案,跳宫廷舞。所以“满绣”是满族服饰一大特色。
:
春节的节日美食是什么?
春节春节的节日美食是年糕。
春节,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。年糕有黄、白两色,象征金银,年糕又称“年年糕”,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。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:“年糕寓意稍云深,白色如银***金。年岁盼高时时利,虔诚默祝望财临。”
我们这春节吃的美食有很多,有:饺子,糍粑、汤圆、春卷,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,象征团聚,团圆合欢,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。
年糕是过年时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,糍粑软软糯糯的可以蒸着吃,炸着吃是很传统的一道春节美食。
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。可见食春饼的民俗风情历史悠久。
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人们在这个节日里通常会整合家庭,感恩过去一年的生活和工作,同时也会享用一些传统的节日美食,其中一些包括:
1.饺子:饺子是中国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美食之一。据说饺子的形状像元宝,象征富贵吉祥。另外,饺子还有煮熟后在锅中滚着一起调和的感觉,也暗示了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会团结协作、生活美满。
2.年糕:年糕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。据说年糕的黏性代表着春节期间家人彼此之间的温暖和互相牵挂。
3.鱼:也是春节传统美食之一,被视为促进家庭财富增长和好运兆头。
4.汤圆:汤圆这种以糯米粉制成的圆型小甜点,通常食用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(也被称为“汤圆节”)。据说这种甜点象征家人团聚和生活美满。
5.八宝饭:这种甜饭是由糯米制成的,并夹杂着多种不同的水果干果仁,象征着美满的一年和充足的收获。
总的来说,在中国,春节是一个重要的时间,充满着传统文化和美食。人们参与到春节的庆祝活动和社交活动中,享受美食,感受快乐气氛,祝福新的一年充满着幸福和成功。
统春节美食主要有饺子、年糕、汤圆、鱼、腊肠等。 饺子寓意着团圆,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,汤圆代表着团圆,而鱼寓意着年年有余,腊肠则象征着财源广进。美食不仅美味,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希望。
节日饮食

茶果、点心、年糕、饺子、春卷、汤圆
春节(Spring Festival),即中国农历新年(Chinese New Year),俗称“新春”“新岁”“岁旦”等,又称“过年”“过大年”,是集除旧布新、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亲朋团圆、欢庆***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春节历史悠久,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,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。万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岁祭祀、敬天法祖,报本反始也。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,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在春节期间,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,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。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,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,“斗柄回寅”为岁首。“斗柄回寅”春回大地、终而复始、万象更新,新的轮回由此开启。在传统的农耕社会,春回大地的岁首具有重要意义,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。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,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。在现代,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,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。百节年为首、四季春为先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。据不完全统计,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***日。春节与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春节民俗经***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传统节日美食的寓意?
饺子——招财进宝
饺子是北方人年夜饭餐桌上必吃的主食,饺子又有“交子”的谐音,是“新旧交替”的意思,寓意新的开始。饺子形状似元宝,除夕夜吃饺子,又有“招财进宝”的寓意。过年包饺子,一般用***,韭菜等蔬菜,***有“百财”的寓意,韭菜有“长久”的寓意。
年糕——年年高升
年糕是南方人年夜饭必吃的主食,像山东,河北等很多北方人过年也会蒸年糕,年糕一般是糯米或者黄米面做成,口感软糯,过年吃年糕,有“年年高升”的寓意。
鸡——吉祥如意
年夜饭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“鸡”,鸡的做法很多,像东北的“小鸡炖蘑菇”,新疆的“大盘鸡”,四川的“辣子鸡”,江西的“三杯鸡”等等。年夜饭一般会做整只鸡,有“吉祥如意”,“大吉大利”的寓意。
汤圆——团团圆圆
很多地方习惯在除夕的时候吃“汤圆”,象征“团团圆圆”,大多数地方都会在正月十五,月圆之夜的时候吃汤圆。团圆因为其圆润的外形,有团圆的寓意。
1.腊味
过年吃腊味是我国广东、四川、湖南等地都有的传统习俗。因为腊味腌制所需的时间较长,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节气后就开始准备。
腊肉、腊肠、腊鱼、腊猪头等,色美味香,令人垂涎。旧时生活艰苦,物质短缺,人们便把美好的心愿寓意到谐音的过年食物上,所以春节吃腊肠寓意“常吃常。
2.鱼
年年有余(鱼)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,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,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,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,会在除夕夜吃一条,大年初一吃一条,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。
不过呢,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,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,大年初一吃鱼头,这样也是连年有余,有头有
尾。
春节即将来临,南方很多地区的传统节日美食是粽粑。那么,粽粑是怎么做的?
南方粽子有很多种
就拿广西来
就有灰水粽、枕头粽、合包粽、三角粽、四角粽等种类
但不管哪种粽子,都有三样东西少不了
一是糯米,二是包裹粽子的粽叶,三是捆绑粽子的粽绳
各地人口味不同,对粽子中包裹的材料也有不同,比如有些地方会加各种豆子,有的加豆粉,有的加猪肉芋头,有的加糖,各种粽子的味道也不同
粽叶有用竹叶、芭蕉叶、树叶的
粽绳有用稻草、棉绳、麻绳、席草、竹篾的
就拿我家的粽子来说
粽叶是用特殊的大叶竹子充当的,这种竹子不高,大概一人高左右,叶子非常大
粽绳用的席草,长在水边茎是三角形的,很高,就是以前编凉席用的草
而包的材料是糯米加大米按8:2的比例混合,这样粽子不会太粘,更好消化
另外加入大红豆、小红豆、花豆,而有板栗,五花肉、芝麻、芋头改善口感,让每个粽子中的糯米进一步减少,因为糯米不好消化,不宜过多食用
为了气味更香加入少量胡椒粉,适量的盐
为了让粽子颜色更好看、口感更好,加入适量的碱砂
包制好的粽子,放入铁锅中煮,水漫过粽子,上面覆盖一层稻草,并用石头压住,避免粽子上浮煮得不充分,并且增加稻草的独特香味
大火烧开水,然后改用小火慢烧,煮四到五个钟头,中间会视情况加几次水
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松软可口,香气四益,还不腻口
这些都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,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搭配出绝美的食物
小时候最期盼的食物就是粽子,因为一年只能吃到两次,一次是端午节,一次是中秋节
过年其实我们不吃粽子,而是松糕,松糕同样是糯米制成,但用的是糯米粉,上面淋上红糖浆或糯米粉中混入五花肉丁、芋头丁,松软可口,咸味和甜味把握适当,碰撞出奇特的味感,不会让人觉得奇怪
至于粽子的来历
就村里老人说是祭拜祖先,所以在粽子内包上自己能吃上的食材,包裹一起送上
按我理解,粽子更像是特定时间吃的特殊食物,南方春夏之交空气潮湿闷热,而粽子刚好有清热解毒,去湿的功效,这大概就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吧
粽粑先是用糯米洗干净,然后用洗干净的粽叶,把糯米放进折好的粽叶里面,用细绳子绑好,再放进蒸锅里面,先用小火,再到大火,蒸的时间是20―30分钟左右,就可以起锅了。以上是我的经验,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