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菜最有名的10道菜?
1、 福安土丁冻
福建风味小吃"土丁冻",看似清水凝结成冻、味道寡淡的样子,吃起来却让人垂涎三尺。
2、穆阳线面
穆阳线面,已有680年历史,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,经发、捶、挤、搓、拉等9道工序精作而成。
3、福安弹涂氽面
弹涂鱼的更经典吃法是氽面,俗称"弹涂氽面"。当地线面以精面粉为原料,辅以精盐、薯粉、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,具有煮时不糊,柔韧滑润等特点。"弹涂氽面"的"氽",是沸水下料,水开即成的一种烹调方法。
4、 福安拌面
福安人则称之为搓面。因为旧时的拌面面条不是用机器制作的,而是用手工搓制的,所以,福安人就给取了个俗名叫"搓面"。
5、 福安光饼
亦称继光饼,相传这是戚继光在闽浙一带平倭时,戚家军的干粮,其实就是将面粉加上精盐、芝麻、葱丝烤制成的小圆饼,香脆可口。
6、 黑糯米饭
英雄雷万兴被官家抓去,乡人为了让他在牢中吃上饭,便把米饭染黑,狱卒见米饭很脏且又像山蚂蚁,不敢抢食,这才保住了雷万兴的性命。他出狱后,于农历三月三日服食大家下山复分,胜利后又煮乌米饭庆贺。后来每逢三月三,人们都要吃乌米饭。
福安市有什么特色?
1、福安平讲戏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平讲戏,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“唱白字”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“驮故事”表演艺术逐渐形成。平讲戏系闽剧前身之一,也是闽东地区独特的地方剧种,因其道白、腔调平俗如讲话,故而得名“平讲”。
平讲戏属高腔系统,由永嘉戏、弋阳高腔、乱弹和民间小调组成,唱腔多吸收民歌俚曲、道腔释乐,主要的传统剧目有“七双”、“八赠”、“廿一杂”等。
2、畲族银器锻制技艺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福安银制品加工制作工艺,始于明朝,为福建银雕工艺的代表。是当地银矿产与畲族风俗结合的产物,其工序包括:熔银,打坯、雕刻、防腐等;工艺严谨考究,传承有序;产品具有纯洁、创新、精细、动感的特点。
3、闽东根雕技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唐朝年间畲族入迁福安、蕉城一带,畲族根雕便在当地传承繁盛,其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全彩的手法盛极一时;此后,福安、蕉城的根雕工艺又吸收了闽北的以剔铲阔略、保留疤结木纹的手法,形成了富有地域艺术风格的根雕工艺。
福安的根雕以其独特的平削凿木法、凸削凿木法、凹削凿木法、火攻法、土埋法、配方法、水磨法等自然雕法,不露雕痕,凸显根料天然造型,其注重天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,三分人工、七分天成、天人合一、神形兼备。
福安市的特色如下:
特产:穆阳扁肉、烤肉、水***、苏堤线面,溪塔刺葡萄,千禧烤鸭,福安光饼,溪柄海蛎包(俗称 地包),绿笋,坦洋功夫茶等。
风光:福安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、冰臼、九龙洞,廉村〔石矶津〕,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 ,狮峰寺。
扩展资料:
福安市(古属福宁府福安县)隶属于宁德市,位于福建省东北部。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,太姥(mǔ)山脉西南部、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;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6°41′~27°24′、东经119°23′~119°52′之间。行政区域面积1880.1平方公里。东邻柘荣县,西连周宁县,北接寿宁县、南接宁德市。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,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3.6℃~19.8℃,年降雨量1350~2050毫米,无霜期平均为287天。常住人口57.45万人(2016年末),辖13个镇5个乡4个街道,另设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市人民***驻城北街道中兴西路16号。
福安文化积淀,有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韵,还有瓜溪“活化石”刺桫椤、柏柱洋明清古民居、溪塔葡萄沟、仙岫畲族风情等形成“红、茶、古、畲、廉”的传统福安文化。福安市境内有沈海高速、宁上高速、福泰高速、温福铁路等公路铁路穿境而过。2016年,福安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.77亿元,比2015年增长7.1%。2016年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 29.28亿元,2019年3月,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。2019年11月,被命名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