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有什么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美食?
谢谢邀请!没有去过黑龙江,不熟悉那里的美食!不过我小时候吃过的一种美食真的现在看不到了,淘宝上也没有。小时候学校门口有位有点年纪的阿姨,经常摆摊卖玩的吃的。那时条件差,难得得到一毛钱两毛钱就跑去买好吃的。现在回忆起来,就是一颗颗,扁的圆的,挺像小饼干,但不是饼干。至今回味无穷,可是叫不出名字。而且是像糖一样数几颗几颗卖的,长大后在也没有见过这美味了。
中国失传名菜排行榜前十名?
江南百花鸡,糖葱薄饼,蒸蒸糕,太史田鸡,杜称奇火烧,铁锅蛋,青鱼秃肺,宋楼火烧,太史菜,纸包炸鸡
无论是美食,还是美食背后的故事都是一出难得的好戏。就如同人与人的相逢,有时候错过,就是一辈子。美食也是如此,那些快失传在世间的美食,是可能永远追不回来的遗憾。跟着享逛的步伐去领略那些即将失去的美食,你的注意也许就会让这些佳肴不会变成回忆。
10.无为熏鸭

无为熏鸭是安徽省无为县的传统特色名菜,其是以巢湖麻鸭为原料,配上八角、花椒、丁香、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,先熏后卤,制作而成。据悉,年产销板鸭、熏鹅约500万只,是一款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。
9.水晶肴肉

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市一道传统名菜,成品肉红皮白,光滑晶莹,卤冻透明,犹如水晶,故有“水晶”之美称。食用时更具有瘦肉香酥、肥肉不腻、酥香嫩鲜等特点,再姜丝和镇江香醋一同享用,更是别具一番风味。
8.清蒸武昌鱼

清蒸武昌鱼是湖北武汉的特产,其得名于三国时期,东吴甘露元年,末帝孙皓想再度从建业迁都武昌。左丞相陆凯上书进行劝阻,引用了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”这两句单谣,武昌鱼便由此得名。历代名流学者都曾赞赏过这道菜,清蒸武昌鱼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。
7.腊味合蒸

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,是以腊猪肉、腊鸡、腊鱼为主要原料,辅以鸡汤和调料,下锅清蒸而成。其做法简单、腊香浓重、咸甜适口、柔韧不腻,还具有开胃祛寒、消食等功效,很是下饭。
6.西湖醋鱼

西湖醋鱼别名为叔嫂传珍,宋嫂鱼,是浙江杭州饭店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。这道菜通常选用草鱼作为原料烹制而成,烧好后,在上面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,胸鳍竖起,鱼肉嫩美,还带有蟹味,滋味鲜嫩酸甜,很是好吃。
5.叫化鸡

叫化鸡起源于明末清初,相传在常熟虞山麓有一乞丐,某天得到了一只鸡,但苦无炊具调料,便将鸡杀去内脏,带毛涂上了泥巴,并用枯枝树叶堆成火堆,将鸡放入了火中煨烤,待泥干成熟,就敲去泥壳,鸡毛随壳而脱,香气四溢,“叫化鸡”因此而来。
4.北京烤鸭

北京烤鸭是北京的特色美食,这道菜必须是以纯北京鸭为原料制作,风味十分独特。因为其是***用填喂办法育肥的一种白鸭,所以它也叫“填鸭”。作为优质种类的北京鸭,早在百年前就传至欧美,成为了国际贵重鸭种。
3.宫保鸡丁

宫保鸡丁是一道享誉中外的汉族传统菜肴,它的主要用料是鸡肉、黄瓜、花生米,鸡肉滑嫩,黄瓜脆爽,很是好吃。
2.麻婆豆腐

麻婆豆腐是四川的特色菜肴,但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。麻婆豆腐的外观是又红又亮,一眼望去就能勾起人的胃口,并且还十分的下饭。
1.东坡肉

东坡肉是浙江的名菜,这道菜与大诗人苏东坡有着很大的渊源。其肥瘦相间,甜而不腻,让人吃过一口就停不下来,不愧为中国十大名菜之首。
小时候农村的很多手工小吃都失传了,你们那里有这种现象吗?
这种情况很普遍。这个现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,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,就会有相应的社会产品和饮食习惯。就拿东北来说,有一种用老品种粘高粱和苏子做的一种面食叫“粘火烧”那是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的特色小吃,可现在就吃不到了,原因是那种粘高粱也断种了,苏子也没有人种了。
吃的,也是一种文化,它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标准下的产物。毫不奇怪。
这种现象全国各地应该或多或少都有,大多是按地域划分,农村和城市都差不多,有些小吃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我老家东北黑龙江,七十年代***经济时期,许多食品及日用品是按家庭成员人数及职业供应的,供应的凭证就是各种票,什么粮票、豆腐票、肉票、布票……城镇居民买粮要去户口所在地粮食本上指定的粮店购买,而很多粮店除了供应粮油及盐之外,还会有专门的窗口卖些自制的小吃,可以凭粮票购买,那时因白面及大米稀缺,所以国家提倡粗粮细做,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种叫烤糕的手工小食品,玉米面加糖烘烤而成,浓浓的香甜味,是当时孩子们最爱的小吃食,因为是家中老大,母亲买粮常会带上我,也经常会买些烤糕带回家给我和弟弟妹妹吃,后来父亲工作调动,举家搬迁至另外的城市,再也没有吃到过了,前些年和弟弟妹妹聊天说起烤糕,还都记得当时的味道,后来回去过老家,遍寻各处都没有找到,这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人们聪明才智的产物,时过境迁,以后恐怕再提起来,也没人知道其为何物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