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洛古城发现后,你还觉得中国历史是起源于夏商周吗?
中国的历史就算按照第一部通史《史记》来算,最早的记载也是从黄帝开始,怎么会是起源于夏商周呢?如果说黄帝仅仅是传说中的人物,还不能算作历史事实的话,那从考古资料来看,新石器时代也好,旧石器时代也好,显然更是远远早于夏商周。所以,题主的问题不成立。
历史分为两个阶段,一个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历史,一个是和无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,不独中国如此,放眼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莫不如此。寻找历史的源头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时代已经非常靠后,绝无可能担当这一重任!只能借助于考古学,通过读懂地下遗迹、遗存、遗物等来解决!
旧石器时代咱们就不说了,单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谱系论,甘青地区有大地湾文化;中原地区有老官台文化、磁山山文化;山东地区有北辛文化;燕辽地区有兴隆洼文化;江浙地区有河姆渡文化;长江中游地区城背溪文化等等,所以,苏秉琦先生形容为“满天星斗”。这些考古学文化大都出现在公元前六千年前,仰韶文化都只是它们的小字辈,更何况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所谓“河洛古城”了!
如果“河洛古城”能算中国历史的起源,别的不说,就单说仰韶文化的其他遗址来看,“半坡遗址”算不算?“姜寨遗址”算不算?!所以,时间如此晚近的一个遗址,怎么可能算中国历史的起源呢?!
在讨论“河洛古国”或者“河洛古城”之前,首先了解一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。
中国自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之后,又开启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也随即提上了日程,这项国家工程在2001-2003年是预研究阶段,2004年正式启动,一直延续至今。这项国家工程称为—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。
研究的主要时间节点为5500-3500年前中华文明的演变进程,通俗一点就是夏代及其之前的中华文明发展,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古代的大型遗址的考古挖掘,综合各学科,探查这些古代遗址的年代以及文物。
文明的发展一般遵循如下的规律:部落——部落联盟(聚落)——古国文明(有类似都城的建设)——统一的王朝文明,文明发展都按照这一规律发展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探源的就是古国文明,有高于部落联盟形式的古国存在。
最为著名的是浙江余姚的良渚文明遗址,建设于距今5000年前,类似于古代都城的建设规模,几个简单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是建设不了这么大规模的都邑的,已经进入“古国文明”时期。控制的区域和人口不是简单的部落联盟能够达到的。良渚文明使得中华文明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。辽河流域也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大型遗址遗存。
通常说中华文明主起源地在黄河流域,但是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启十几年间,黄河流域始终没有明确出现距今5000年前的古代都邑性遗址。
2020年5月7日,河南郑州巩义县双槐遗址的挖掘和研究使得“河洛古城”再现,根据科学仪器对出土各种器物的碳14年代测定,河洛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年。也应了《易经》中所说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的记载,这一遗址正好居于河洛地区的中心区域。河洛古城的发现使得中国中原的古国文明上推至5300年前。
河洛古城的发现使得专家推测称有可能是黄帝时期的都城,《竹书纪年》中记载:
一百年,地裂,帝陟。
由于地震,黄帝迁都了,在河洛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地震时候留下的地震裂缝,是否真的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。简单介绍一下河洛古城:
图一,河洛古城功能区分布。
河洛古城有三道壕沟,在双槐树遗址周边还有一些同时代特色的中小型的聚落遗存,围绕这个遗址,明显周边的聚落群体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。
图二,家蚕牙雕。
遗址内发现的家蚕雕刻为野猪獠牙雕刻而成,明显那个时代的人对蚕有了相当的认知。
图三、陶罐构成的北斗九星遗址图。
这是遗址内用瓦罐组成的“北斗九星”遗存,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华文化标识,后来我们通常认知的是“北斗七星”。
图四,祭祀用成年猪骨骼遗留。
古代用成年的猪来进行祭祀,这是猪骨遗存。
图五,双槐树遗址人头骨复原图(来源央视)。
这是考古专业部门对河洛古国墓葬遗址内的人头骨复原图,只代表个体,没有全部做复原。
据早期发掘时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颜色的丝罗品遗存,只找到一小块,上海有关部门检测时间为距今约5600年。
河洛古城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,在这一大型遗址周边地区还发现了同时代特色的中小聚落的遗址,它们拱卫在河洛古城周边,俨然是一个文明古国,称呼“河洛古国”也是可以的。不过这一遗址的发掘还没有最终完成,不过中原中华文明可以上推至5000年前了。
华夏五千年。现在考古发现,5月7日,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遗址中,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发现的都邑遗址,为距今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,以遗址中有北斗九星图,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。确认了中华文明又一个重要来源,确认了古人之说真实不虚,中华文明确实始于黄帝时代,同红山文化一齐,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来源。
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古有的河洛地区居天下之中的说法真实不虚。九为河图,河图出天苞;十为洛书,洛河吐地府。河图洛书,历代都有人研究,太极、八卦、九星、风水等,都追逆到此河图洛书。河图洛书至今是神秘符号。也许,正由于神秘,才流传至今,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,成为以中华文明为义的字词。
夏以前文明一直少有实物,现在又有河洛古国遗址见证,经由甲骨文,使中华文明符号河图洛书又有了座实的证据。河洛古国以科学的知见破除了“天下之中在河洛”之迷信中的迷,而换之以科学之知。使我们以科学的认知,坚信天下之中确实在河洛。因此,河洛古国的发现,其意义非凡。
当然,河洛古国,同红山文化一样,只是形成中华文明的源头的诸小流之一支,如同长江黄河源头由众支流汇合而成,中华文明到夏商周终于汇合成了滚滚的大河水。
随着河南郑州巩义召开了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***现发布会,会上专家建议命名为“河洛古国”。
同时,会议表示,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,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。
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,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。
一个国家的文明史又要提前到距今5300年。
之前最早的中国之说二里头文化,是不是也要被疑问?
文化与文明之间不同的表述方式和文化定义,是要很严肃的。有时候真为考古界着急,一个古国,双槐树遗址的文字在哪里、法典在哪里、制度在哪里,城邦在哪里?
至今双槐树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、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、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、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、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、北斗九星天文遗迹、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,说明了双槐树遗址在当时占据有重要地位。
反观二里头文化遗迹有宫殿建筑基址、平民居住址、手工业作坊遗址、墓葬和窖穴等;出土的器物有铜器、陶器、玉器、象牙器、骨器、漆器、石器、蚌器等。发现了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车辙遗迹、最早的宫城遗迹,可以确认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遗址。
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是个啥机构?
河南省从事文物考古研究与交流的学术性团体。原名河南省考古学会,成立于1980年12月,挂靠在河南省文物局。
这么重大的考古发现,做为***部门没一个露头的,啥原因?
图片来自网络